来源:本站 | 作者:中涵标识 | 2022-05-24 10:00:26
精神堡垒是标识系统规划中重要的本体设施,可以看做是标识中的“永久性地标”。但从其产生和发展上来看,精神堡垒同样具有“雕塑”的影子,是雕塑自然嫁接到标识中孕育的一枝新花。在现代商业中,精神堡垒的设计之所以能够得到许多开发商的重视,离不开其丰富的功能性、艺术性和象征性。
精神堡垒具有悠久的历史,在中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,主要是以恒表、谤木等形式出现,是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。相传在产生时就有了道路识别的作用,同时还有留言、祭祀、纪念的作用,行人可在木柱上留言,相当于今天的意见箱。由此可见,精神堡垒在远古时就不仅仅是一个装饰艺术品,还可以提醒帝王勤政为民,已经有了极其丰富的功能性。在国外,最著名的就是位于美国特里吉特的阿拉斯加图腾柱,也有很长的一段历史,应该算是北美洲历史最悠久的商业标识。
图腾柱是穿插着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标志形象的杆或柱,上面的雕刻和绘画着代表家世血统,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,与中国最初的恒表功能较为相似。在封建王朝时期,精神堡垒逐渐成为代表帝王尊贵的时代产物。在造型、装饰及材质上都有所演变,最初的功能性开始消失,艺术装饰性逐渐增强。以天安门前的华表为例,高近十米,柱身云龙盘绕,多了几分端庄秀丽、庄严肃穆。在近代历史中,精神堡垒的精神性和纪念性更强,战争促使了人们对胜利的期盼、对和平的寄托、对英雄的缅怀。如抗战时期,为动员民众抗日救国,在重庆市中区邮街广场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,名为“精神堡垒”,以此表达坚决抗战的精神。